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人气指数:0 页面更新时间:2022-03-31 13:57
网站介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系由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与原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于1999整合而成。研究所瞄准植物、微生物和昆虫的重要生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前沿,面向我国可持续农业、生态环境、生物能源及生物制造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在水稻高产优质的分子生理与遗传基础、植物逆境生理和抗性改良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的系统生学研及人造生命体系的合成等三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植物、昆虫和微生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功能基因组学、植物和昆虫发育过程的精细调控、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和人工合成、作物抗虫、抗病和抗逆的基因调控、先进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农业分子育种和工业生物技术等应用技术上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使我所在综合实力上进入国际一流研究所的行列。

2010-2011年,共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在NatureGenetics、Science、PNAS、PlantCell、PLoSGenetic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相关成果获得授权专利23项,1个作物新品种获得新品种权保护。

职工和研究生
截止2011年底,全所在职职工403人,其中研究员51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55人。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3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4人。1997年被批准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目前在学研究生352名,在站博士后39名。

实验室和中心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华东);光合作用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

重点研究领域
功能基因组学:水稻、拟南芥、棉花、油菜等重要生物学和经济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克隆,基因表达谱和功能分析,转录因子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细胞分化和模式建成,突变群体的构建,家蚕功能基因组学。
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光合作用机构运转及其调节控制,植物重要生理过程的信号传导,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抗病抗逆的关键调控因子,植物、微生物的次生代谢调控,代谢组学。
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植物-昆虫-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植物和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昆虫系统学与协同进化,现代农业,空间生物学。
工业生物技术:抗生素生物合成,纤维素利用,丙酮丁醇发酵技术,生物制氢,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优质抗逆农作物基因工程育种,植物生物反应器等。

科研支撑
包括大型人工气候室、作物栽培与育种基地、植物转基因车间、代谢分析中心、电镜室、中心仪器室、实验农场和昆虫标本馆等。

对外合作
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联合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子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木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荷兰科因(Keygene)公司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荷兰科因(Keygene)公司“植物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与英国和法国的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单位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科学传播
上海昆虫博物馆,前身是筹建于1868年的上海震旦博物院,1953年归属中国科学院。目前,馆内收藏昆虫标本100余万号,保藏着一大批濒危珍稀及检疫性昆虫标本,是我国大型专业昆虫馆之一,是“上海市科学教育普及基地”、“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被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普实事工程重点支持项目。

地址:中国上海枫林路300号
邮编:200032
电话:86-21-54924000
传真:86-21-54924015
Email:webmaster@sippe.ac.cn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